质量控制:定义、方法与重要性

质量检测的关键尺寸 ornemental strips ornemental strips

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确保产品合规而推行的一套流程。
该流程通常由质检员执行,有时也需要其他生产岗位人员的协助。

产品的合规性判断,其依据或是公司内部制定的标准,或是供应商与客户共同商定的标准。(例如,这就涉及到了工业计量学。

通过主动采取质量控制,企业能够在要求日益严苛的市场中,有效应对产品质量方面的挑战。

如今,确保产品质量对企业而言已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有时也是为了遵循法律法规。

质量控制简介

定义

质量控制,顾名思义,是旨在确保制成品达到特定质量标准的一套或一系列程序。

这意味着,产品必须符合一系列既定的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info full yellow

注意:质量保证常与质量控制联系在一起,但两者的定义不完全相同!

质量控制旨在识别潜在的不合格项,而质量保证则重在预防,力求从源头上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简而言之,质量保证贯穿于产品制造的全过程,而质量控制则发生在产品完工后。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常常被整合为一个部门或职能。

通常,实施这些流程是为了达到现行的质量标准,从而帮助企业或其产品获得相应的标签或认证。

合格与不合格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合格”的含义。

当一件产品成功通过所有质量测试,便可被视为“合格产品”。

合格产品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如组装、上市销售等。

而当产品不合格时,则必须采取一项或多项纠正措施。

“不合格”即意味着未能满足某项既定要求。处理不合格项时,首要任务是找到根本原因,然后决定如何处置:产品可以返工修复,还是必须报废处理?

质量控制的目标

质检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在恰当的时机发现不合格项,并识别其潜在的成因与后果。

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发现问题本身就是个好消息。

因为这意味着您有机会在问题扩大前及时识别并予以纠正。

不合格项的来源多种多样,如果一套质控体系从未发现任何问题,那才真正令人担忧。

质量控制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

来料检验

您必须确保从供应商处收到的物料或产品符合预定的检验标准。

由于您无法控制这些产品的制造过程,因此必须亲自验证其是否满足您的要求。

通常,这项检验会在物料入库储存前进行。

生产终期检验

如果您是产品制造商,那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验同样至关重要。

的确,即便您掌控着整个生产流程,故障仍有可能悄然发生。同时,您还必须能向客户证明产品的合规性。

在这种情况下,质量控制能帮助您及时发现故障,并作出快速、灵活的反应。

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执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 全检,也称逐件检验。采用这种方法,质检员需要检验该批次中的所有工件。
  • 抽检。 与全检不同,抽检只检验批次中的一部分,即一个具代表性的样本。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了解其主要特点至关重要。如果采用全检,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限制:
  1. 成本会高得多,因为需要执行更多的检验工作。
  2. 您将无法执行破坏性测试,只能局限于无损检测技术。(比如我们的复制胶泥!何不了解一下?)
  3. 检验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人为失误的风险会随之上升。

反之,抽检的局限在于其可靠性:由于并非检验所有产品,您可能会漏掉某些次品。

不过这种情况相当罕见,这也是抽检法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控制计划

无论您选择哪种检验方法,都必须制定一套精确的作业规程。

过程控制计划 (PCP) 是一份正式文件,其中明确了验证某一流程或产品合规性所需的步骤。

这份文件是针对特定产品或流程量身定制的。

该计划通过将各项要求文件化,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标准。通常,PCP以表格形式呈现,包含以下要素:

  • 控制点的识别,
  • 受控特性(类型:指标、变量等,例如:尺寸,单位毫米),
  • 公差,
  • 抽样频率,
  • 检验方法与测量仪器,
  • 发现不合格项时应采取的措施。

最后,别忘了为每份计划分配一个唯一标识符,以便进行妥善的归档和追溯。

应对不合格情况

发现制造缺陷,往往意味着一个紧急状况的开始。

因为一旦发现异常,您就需要立刻着手解决一系列问题。

您首先需要识别问题所在(这并非总是易事),然后着手修复,并重新进行一轮测试。

在此期间,生产线必须暂停。您不仅无法继续生产,还必须对已生产的产品进行纠正,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整批产品都可能完全报废。

因此,在整个处理流程的各个阶段,保持敏捷、快速的反应能力至关重要,即:

  • 高效执行检验,尽早发现缺陷。(请注意:高效不等于草率!)
  • 迅速定位问题源头。如果您只在生产线的末端进行检验,那么追溯问题源头的难度,会比在每个生产阶段都设置检验点大得多。
  • 迅速使生产线恢复合规。这意味着您需要一套清晰、明确的应急预案。

检验方法的类型

快速反应能力,也体现在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工具。

在产品质量检验方面,您通常有以下三种选择:

  1. 进行破坏性测试,即不惜损毁零件。这种方法成本高昂,有时还很耗时,但在别无选择时,它却是必需的手段。
  2. 采用无损检测方案,在不损坏零件的前提下进行检验。不同的方案用时不同,但通常比破坏性测试更具成本效益。(尤其是在使用我们的复制胶泥时)
  3. 远程间接检验。这是无损检测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检验不再直接作用于零件本身,而是作用于其印模,印模在此担当了“测量参照物”的角色。(从而便于实现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粗糙度检验 – 复制胶泥工艺
    远程间接检验示例
P35 取模过程步骤图解
间接尺寸控制应用案例

关键在于,要经过深思熟虑,提前规划好您的检验流程,以求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

同时,建立持续的监控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您的方法,也同样重要。

结论

如今,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控制流程至关重要。无论是出于提供优质产品的内部追求,还是源于法律或合同的外部要求,质量控制都是您必须正视的课题。

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来料检验和生产终期检验。在这两种情况下,其目标都是检测出产品中的异常情况。

执行质检有两种主要方法:您可以进行全检,即测试批次中的每一件产品;也可以选择抽检,只检验批次中的一部分产品。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高效地发现并处理不合格项,避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都至关重要。

无法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甚至更糟,连问题本身都未能及时发现,就可能导致生产停摆或产出无法修复的次品,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复制胶泥是一种创新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尺寸或表面状况检验。此方案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并会留下可用作证据的印模——您甚至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此类印模,作为来料检验的凭证。

相关文章

使用 Plastiform P80Ra 和粗糙度仪进行间接粗糙度测量

Plastiform:粗糙度的接触式测量方法

Plastiform P80 Ra,顾名思义,是一款能够精确复制并再现表面 Ra 粗糙度的产品。这一特性让它在测量仪器无法直接接触待测表面时大显身手。 使用 Plastiform 测量粗糙度 定义 所谓粗糙度,指的是由于高低不平而存在于物体表面的微小不规则形态。 算术平均粗糙度,记为 Ra,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换言之,它是在给定测量距离上,轮廓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平均差值。 使用接触式粗糙度仪可在 P80 Ra 复制品上获得此 Ra 值。而其他特性(Rt、Rz 等)则只能通过非接触式表面测量系统获得。 复制品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测量系统能够在复制品上分辨或识别的最小细节。 通过亚纳米级分辨率的光学系统(如激光干涉仪和扫描仪)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Plastiform 复制品的分辨率可达约 1 纳米。这证明了 Plastiform 产品(如此处的 P80 Ra)能够在应用表面上再现纳米级的精微细节。 总而言之,我们建议使用光学测量系统来检测 Plastiform 复制品;然而,只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接触式测量同样能获得极高的精度。 测量系统与结果 接触式粗糙度仪主要分为两大类:带滑块式和无滑块式。虽然两者皆可用于测量 P80 Ra 复制品,但通常使用无滑块式粗糙度仪能获得更优结果。这类仪器能够达到 +/- 0.1 µm 级别的测量公差。 若要追求最高精度,光学测量系统(非接触式)无疑是理想之选。它们能以极高的精确度测量低于 0.020 µm… <a href="https://www.plastiform.info/zh/blog/zhiliangbaozheng/plastiform-cu-cao-du-de-jie-chu-shi-ce-liang-fang-fa/" class="read-more">Read More</a>

阅读文章
Button Decoration iconButton Decoration icon
一叠文件夹

解读可追溯性:如何通过取模技术实现精准追踪

可追溯性”并非新生事物,其概念雏形早在3800多年前的古代便已出现。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习惯于使用印章或烙铁来认证交易。 时至今日,可追溯性的概念在工业领域已无处不在,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件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必要信息。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乃至产品售出后的使用损耗,这些信息在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精确追踪。 各行各业都已采纳这一理念,以确保生产过程尽在掌控。国际标准ISO-9001对可追溯性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可追溯性:简单易懂的定义 定义 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基本概念! 所谓可追溯性,即具备在整个生产链中追踪产品的能力。 一旦建立了这套系统化的追踪体系,您便能清晰掌握产品是在何时、何地、由谁、以何种方式制造出来的。 这种严谨的管理方法,将助您显著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是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实现更高效的追溯,我们通常从以下两个维度着手: 供应链与可追溯性 如前所述,这里的目标是追踪产品从一家制造商到另一家制造商,从原材料到生命周期终点(无论是回收还是废弃)的全过程。 我们的目标是为产品建立一部完整的“履历”,记录下所有操作历史以及相关的性能指标(如尺寸、表面状况、重量等)。 实施这套流程能带来诸多优势: 当然,这套流程的实施要求颇高——您需要制定详尽的规程,并充分考虑到其执行所需的时间成本。 内部可追溯性 现在,我们转换视角。参考基准不再是整个供应链,而是其中一个更具体的单元:公司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仅聚焦于公司内部的流程,即从上游环节接收物料到下游环节交付产品的整个过程。 在这一类别下,我们又可以细分出几种更具体的内部可追溯性: 关键在于,所有的追踪记录都必须与其参考对象(产品、流程等)相关联。如此一来,您便可以轻松识别瑕疵和故障,并迅速做出响应。 可追溯性的重要性 现代工业的生产流程极其复杂。 例如,企业可能将一部分生产外包到亚洲,同时又让其拉丁美洲的子公司生产另一部分组件。 待所有零部件集齐后,最终运回法国进行组装。 如此复杂的供应链,无疑给企业确保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 此外,当客户报告产品故障时,制造商必须有能力追根溯源,以判定: 因此,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尤其是在风险识别与预防方面,可追溯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果您能随时掌握产品或组件的状态,就能更快地定位问题根源。更进一步,如果故障波及整个生产批次,企业必须有能力实施快速召回(例如,在飞机发动机出现故障的紧急情况下)。 通过取模技术实现可追溯性 那么,Plastiform复制胶泥是如何在可追溯性方面大显身手的呢? 答案是肯定的! Plastiform产品能够确保以下几项关键要素的可追溯性: 取模件精准捕捉了零部件在聚合固化瞬间的状态。 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应用场景,您可以将这份承载着零部件受检时状态的物理证据妥善保存,它对于后续分析而言价值连城。 那么,应该如何保存我的Plastiform取模件呢? 关键的第一点:取模件必须存放在密封袋中,避免与任何物体接触或受到挤压。 Plastiform产品具有形状记忆特性,这意味着它们能够长久地保持其原始形态。 但是…… 如果取模件在保管或转移过程中处理不当,仍有损坏的风险。 所以,请务必妥善保护您的取模件!… <a href="https://www.plastiform.info/zh/blog/zhiliangbaozheng/jie-du-ke-zhui-su-xing-ru-he-tong-guo-qu-mo-ji-shu-shi-xian-jing-zhun-zhui-zong/" class="read-more">Read More</a>

阅读文章
Button Decoration iconButton Decoration icon
F20 螺纹印模

印模复制技术:实现螺纹的无损检测

螺纹是一种呈螺旋状的凹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螺杆螺纹。当螺纹位于圆柱体内部时,我们称之为内螺纹或攻丝孔;反之,位于外部的则称为外螺纹。 在工业领域,螺纹、孔和丝锥的检测是一项常规任务,因为大量零部件都包含这类几何结构。确保其尺寸精度符合标准是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这项工作执行起来并非易事,尤其是在面对非标定制的螺纹时。 具体来说,受限于螺距的几何形状、尺寸,或内螺纹的孔口直径,检测设备有时难以触及零部件的特定角落,从而给测量带来挑战。 在加工零部件并需要验证其尺寸精度时,传统的量规并非总是理想之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轮廓投影仪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不同类型的螺纹 标准化螺纹 全球范围内存在多种螺纹标准,其主要区别在于几何形状(如平顶、圆顶)和螺距尺寸(如公制、英制)。 以下是工业领域最常见的一些螺纹标准: 这三种螺纹标准在工业领域最为普及,对其检测必须严格遵循现行规范(如ISO标准),以确保合规性。 与检测内螺纹(丝锥孔)相比,检测标准化的外螺纹通常有更多可选的测量方法。 对于外螺纹而言,检测空间更为开阔,几乎不受限制,您可以自由选用各种测量工具,甚至能将整个零部件放置在轮廓投影仪上进行高精度检测。 使用量规可以快速判断零部件合格与否,但这终究是一种相对主观的目视检查。相比之下,轮廓投影仪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客观的测量数据。 特殊螺纹 部分行业会采用其专有的螺纹标准,以满足特定工艺或装配需求。 尽管这些螺纹也已形成标准,但对其进行便捷的质量控制往往更为复杂。即使标准各异,检测时遇到的挑战却大同小异。 在某些应用中,检测要求极高的精度,目的不仅在于验证螺纹的合规性,还要监控其磨损情况。对于磨损监控,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拆卸和搬运零部件,过程既繁琐又昂贵。而在这种场景下,轮廓投影仪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它无需拆卸,即可完成精确测量。 螺纹检测:有哪些解决方案? 螺纹规 针对标准化螺纹,有一种专门的检测工具叫做螺纹规。 这种工具形似一把瑞士军刀,集成了多种规格的螺纹样板。检测时,若样板能与被测螺纹完美贴合,则表明螺纹合格。 操作员通过目测即可判断螺纹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然而,这种方法的精度远不及轮廓投影仪。 螺纹量规 螺纹量规的工作原理与螺纹规相仿。它本身就是一个标准螺纹件,用于检验您的螺纹能否顺利旋入或套上。 操作十分简单:如果螺纹无法正常旋合,则判定为不合格。这种“过/不过”的检测方式虽然高效,但无法像轮廓投影仪那样提供详尽的测量数据。 数字成像检测 当您追求精确的测量数据时,传统量规便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它们也无法为您的检测过程提供可追溯性记录。 如今,数字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几何形状的检测,其中也包括螺纹(尤其是外螺纹)。轮廓投影仪便是这项技术的典型代表。 利用这类检测设备,对外部螺纹进行高精度测量可谓轻而易举。然而,一旦涉及到攻丝孔等内部特征(尤其是那些难以直接触及的内部尺寸),检测便会异常困难。这恰恰是传统光学检测方法的局限所在。 复制转移检测法 这项技术或许并不广为人知,但却极为高效。其核心理念是:利用一种中间介质(即复制品或印模)来“转移”需要检测的表面特征,从而实现异地检测。 当您需要对内螺纹进行尺寸检测时,能够在中间复制品上进行操作会非常实用,其优势包括: 复制转移检测是一种极其经济、快捷且易于实施的方案,对于那些零部件生产成本高昂的行业而言,其应用价值尤为突出。 通过印模复制进行螺纹检测 印模复制技术是制作内外螺纹复制品的理想选择。 事实上,即便检测外螺纹看似简单,采用印模复制法有时在时间和成本上也更具效益。 在石油、天然气和能源等行业中,螺纹通常位于笨重或难以移动的大型设备上,这种情况便是最好的例证。 工作原理是什么? 在Plastiform,我们采用双组分产品,其初始状态可分为液态、糊状或膏状。 当两种组分混合接触后,产品会发生固化,并在固化后依然保持极佳的柔韧性与弹性。正是凭借这一特性,即便是提取内螺纹的复制品也变得轻而易举。 利用提取出的复制品,您不仅可以轻松完成测量,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保存该复制品,为检测过程留下可追溯的物理凭证。这些复制品随后可使用轮廓投影仪进行测量,以获取精确且可重复的测量结果。 如何为我的螺纹检测选择合适的Plastiform产品? 选择哪款产品,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螺纹检测是Plastiform系列产品的一项核心应用。因此,有几款产品因其在特定检测场景下的卓越表现而备受推崇,尤其是在与轮廓投影仪配合使用时。 公称直径小于20mm的螺纹 对于小直径螺纹,只有高流动性和高渗透性的液态产品才能胜任。F20 兼具制作此类复制品所需的所有特性,并且其出色的柔韧性也确保了在有脱模约束的情况下依然能轻松取出。… <a href="https://www.plastiform.info/zh/blog/zhiliangbaozheng/yin-mo-fu-zhi-ji-shu-shi-xian-luo-wen-de-wu-sun-jian-ce/" class="read-more">Read More</a>

阅读文章
Button Decoration iconButton Decoratio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