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铸造的收缩难题:成因、影响与预防之道

金属铸件的收缩效应 ornemental strips ornemental strips

在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与铸造金属打交道时,金属铸造收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它就像一个潜藏的“破坏者”,能将一件设计精良的部件变得…不尽人意。

是的,就是那种感觉。 

当您发现最终成品的尺寸与精心设计的蓝图稍有出入时,那种挫败感不言而喻!

收缩并非简单的体积缩小,而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

理解其每一个阶段,是彻底掌握这一现象的关键。坦白说,一旦您洞悉了收缩的本质,许多其他的铸造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金属收缩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想象一下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的场景:滚烫的金属液体在模具中流动,然后逐渐冷却、变化。

重点不在于它会变小,而在于它是如何以及在何时变小的

作为工程师,这正是问题的趣味所在。

金属收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您可以将其想象成一场铁人三项赛——每个赛段都充满独特的挑战。

因冷却导致的液相体积减小

首先,是液相收缩

此时,熔融金属仍处于完全液态,但已开始散热。在它开始凝固之前,冷却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在此阶段,通常会产生约 1-2% 的体积损失。

这听起来或许不算什么,但若处理不当,便可能导致一些棘手的缺陷。

我们指的是浇不足(金属未能完全充满模腔)或冷隔(两股冷却中的金属液流相遇但未能正常熔合时形成的讨厌的接缝)。

当然,也别忘了表面收缩。

此时,合理的冒口设计便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它如同一个补给仓,在铸件开始初始体积收缩时为其补缩。

凝固过程中的收缩(糊状区收缩)

接下来是关键环节,有人称之为“糊状区收缩”,或者更正式地称为凝固收缩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所在。

这是金属从液态向固态转变至关重要的阶段。

此时它既非液态,也非固态,而是一种由树枝状固体(想象一下微小的树状晶体)与夹杂其间的残余液体组成的“糊状”混合物。

这是收缩最显著的阶段,也是内部缩孔和宏观缩松等问题出现的高发期。

这些缺陷最容易出现在最后凝固的区域,通常是热节或未能获得足够金属液补充的地方。

某些合金,特别是凝固范围较宽的合金(如特定的铜基和铝基合金),在这一阶段尤其容易出现问题。

最后的冷却步骤(固相收缩或模具工收缩

最后,我们进入固相收缩阶段,通常也被称为“模具工收缩”。

此时金属已完全凝固,但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它会继续收缩。

这种收缩直接影响铸件相对于模具的最终尺寸,其收缩率因具体合金而异。

它既是关键因素,又充满了变数。

对工程师的设计意味着什么?

那么,为何要如此关注这些收缩阶段呢?

对于机械工程师而言,收缩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模具工收缩,无疑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即使您有最详尽的计划和最先进的软件,风险依然存在。您可能认为您的模具、模型或型芯盒已充分考虑了收缩余量,但最终尺寸真的能落在我们要求的严格公差范围内吗?答案往往是一个响亮的“也许”。

这正是生产“首件”或样品铸件如此重要的原因。

这是我们的一次实战检验。

在投入全面生产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实际尺寸究竟如何。

几乎可以肯定,要达到理想的最终尺寸,总需要对模型进行一些调整。这不过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当您处理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合金时,设计的几何形状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很多方面,优秀的铸造设计就是找到能够巧妙配合收缩而非与之对抗的理想几何形状。

有时,出于功能性要求,理想的几何形状无法实现。这时,铸造工程师就必须拿出他们的“热场调控技巧”——那些能够操控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巧妙技术。这些技巧能够力挽狂澜,但也会增加成本。

关键在于:若我们能在设计前期就一次到位,并尽量减少这些干预措施,我们最终得到的铸件将生产成本更低、加工更容易、装配更顺畅。谁会不乐意呢?

收缩缺陷长什么样,我们如何检查?

收缩缺陷并非总是深藏不露,它们通常以铸件上的孔洞或凹陷形式出现。

这是金属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自身被撕裂开来的结果。缩孔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外观:它往往带有棱角分明的边缘,这有助于我们将其与气孔等其他铸造缺陷区分开来,因为气孔通常具有更光滑、更圆润的边缘。

当您在检查有缺陷的铸件时,这一点值得留意。

这些缺陷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瑕疵,它们会严重改变部件的形状和尺寸。

想象一下,一个本应平坦的部件开始弯曲或翘曲。这不仅影响美观,对机械性能来说更是致命的。

它会打乱整个部件的配合与性能。

我们能计算不可计算之物吗?

您可能会想:“我们就不能直接计算出这个收缩量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

市面上有各种收缩计算器和公式。通常,您需要知道所用金属的类型、采用的铸造方法(例如,砂型铸造和压铸的收缩方式就有所不同),以及零件的尺寸。

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收缩率。

  • 铝合金: 在砂型铸造中为 1.0 – 1.5%,在压铸中为 0.5 – 1.0%。
  • 钢: 收缩率可能更高,在砂型铸造中约为 1.5 – 2.0%。

然后,您可以利用这个比率来计算每个尺寸的收缩量,并相应地调整您的模具设计,本质上就是将模具做得稍大一些。

但是,还记得那个关于“首件”的建议吗?

那仍然是金玉良言。

现代仿真软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助力,它能通过模拟冷却过程来预测并有望最大程度地减少收缩。

在您浇注第一滴金属之前,这绝对是优化模具设计和浇注系统的绝佳工具。

哪些因素会影响收缩?

决定金属收缩程度的因素远不止一个。

多种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 模具材料: 不同的模具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这会影响从熔融金属中吸收热量的速度。不锈钢和镍合金的体积收缩率可能为 2-3%,而铜和铝合金甚至更高。
  • 合金成分: 合金的具体配方会显著影响其凝固行为,进而影响其收缩特性。
  • 冷却速度: 更快的冷却通常意味着更大的收缩。更慢、更受控的冷却则有助于实现更有序的凝固,并可以减少总体收缩,这正是定向凝固策略发挥作用的地方。
  • 模具设计: 模具的形状和尺寸至关重要,它需要能够适应收缩而不会引发新的问题。
  • 铸造方法: 如前所述,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压铸等方法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条件,会影响冷却和凝固过程。
  • 内应力与收缩: 当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经历相变时,会产生内应力,这也是导致整体收缩的一个原因。

积极应对:我们如何控制收缩?

收缩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但作为工程师,我们从不向挑战低头!

以下是我们可采用的策略:

  • 收缩余量: 这是金属铸造 101 课程。您需要有意识地将模型或模具设计得稍大一些,以补偿预期的收缩。但如前所述,关键在于为您的特定金属、方法和零件尺寸精确计算此余量。材料数据表和行业标准是您在这里的好帮手。
  • 冒口和补缩冒口(您最好的盟友): 优良的冒口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冒口充当熔融金属的储备库,在铸件收缩时为其补缩以防止产生缩孔。其位置和尺寸至关重要。
  • 控制冷却: 管理冷却速度以促进定向凝固(即铸件朝冒口方向逐渐凝固),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善。这需要考虑绝缘材料、模具材料选择,有时甚至需要预热模具。
  • 模拟: 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工具来模拟铸造过程,是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这些工具可以预测凝固模式和收缩情况,让您在制造任何东西之前就能对设计和工艺参数进行修改。这几乎就像拥有一个水晶球。
  • 例行检查,绝不缺席: 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必须的。目视检查、尺寸测量和无损检测(如复制胶泥检查)有助于筛选出因过度收缩或相关缺陷而不合格的铸件。

如何运用尺寸控制和表面精加工来应对收缩

下面,我们来谈谈更具实践性的内容。

您已经完成了收缩计算,冒口也已完美定位,但心中仍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

“我该如何实际验证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了呢?”

这便是尺寸控制和表面精加工控制成为您得力助手的地方。

基于印模的无损控制

印模(例如复制胶泥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可塑的、呈流体或膏状的检查化合物,通过将其压在机加工表面上,可以揭示任何尺寸变化或表面不规则性。

它在收缩检测方面的出色之处在于:能够揭示传统检测工具可能遗漏的细微表面偏差。

对于几何形状复杂、传统测量工具难以触及,或收缩可能造成意外轮廓的区域,该技术尤其有价值。

这就像为表面质量检查配备了X射线般的洞察力。

将表面精加工作为收缩指标

在我们的收缩管理策略中,表面精加工控制可以从两方面提供帮助。

当收缩导致内应力或表面不规则时,影响就会显现。

本应均匀去除材料的机加工操作,可能会揭示出不同的切削深度,这表明存在由收缩引起的潜在尺寸问题。

在精加工过程中要留意这些警示信号:切削刀具在某些区域颤动而在其他区域平稳,本应均匀的截面上出现不一致的表面光洁度,或者意外的材料去除率。

这些都是潜在的迹象,表明收缩并未如预期般进行。

明智的做法是将精加工参数的监控纳入您整体质量控制策略的一部分。

您的精加工检查将捕捉到您在目视检查零件时可能错过的细节。

结论

收缩是金属铸造过程中固有的一部分。从液相收缩到凝固再到固相收缩,如果管理不当,每个阶段都会带来独特的挑战和产生缺陷的可能。

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深入理解这些收缩机制,并结合周密的设计考量,如适当的余量、冒口设计和受控冷却,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预测工具和计算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但“首件”检验仍然是确保尺寸精度的基石。

通过明智的设计和过程控制正面应对收缩问题,我们可以显著提高铸件质量,减少缺陷,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生产出更可靠、更高效的工程部件。

问与答

问:哪种复制胶泥产品最常用于收缩相关的检查?

:在大多数情况下,F30 Visual 是测量表面状况最合适的产品。根据您的具体要求,其他产品也可能适用。您可以联系我们,针对您的问题获得更详细的帮助!

问:金属铸造中的主要收缩类型有哪些?

:主要有三种类型:液相收缩(在液态下冷却)、凝固收缩(从液态过渡到固态)和固相收缩(从固态冷却到环境温度,也称为模具工收缩)。

问:为什么凝固收缩被认为最具挑战性?

答: 凝固收缩发生在金属处于“糊状”状态时。这个阶段的体积减少最为显著,也是内部缩孔和宏观缩松等缺陷最容易形成的时期,尤其是在凝固范围宽的合金中。

问:什么是“模具工收缩”,它为何重要?

答: “模具工收缩”是固相收缩的另一个术语。它是指金属完全凝固后冷却至室温时发生的收缩。它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铸件相对于模具的最终尺寸,其不可预测性常常需要通过样品铸件进行验证。

问:工程师如何在设计中减少收缩缺陷?

答: 工程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减少收缩缺陷:在模具设计中加入适当的收缩余量,使用设计良好的冒口和补缩冒口,控制冷却速度以促进定向凝固,以及使用铸造模拟软件来预测和优化过程。

问:所有金属受收缩的影响都一样吗?

答: 不,不同的金属和合金有不同的收缩率和行为。例如,铝合金的收缩百分比通常高于钢。具体的合金成分、铸造方法和冷却条件都会影响收缩的程度和性质。

问:  什么是铸造中的热场调控技巧?

答: 热场调控技巧是指铸造工程师用来在铸造过程中操控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模式的专门技术。当由于设计限制而无法实现理想的铸造几何形状时,通常会采用这种技术来帮助补偿潜在的收缩问题,尽管这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

问:如何识别收缩缺陷?

答: 收缩缺陷通常表现为铸件表面的孔洞或凹陷。缩孔通常具有棱角分明的边缘,这使其与通常更光滑圆润的气孔等其他缺陷区别开来。像X射线这样的无损检测方法也可以揭示内部的收缩缺陷。

相关文章

多卷遮蔽胶带

遮蔽胶带并非万能:如何找到完美的替代方案?

提到表面处理中的遮蔽工序,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成卷的遮蔽胶带。其目的是保护零件的特定区域免受处理过程的影响。然而,这项操作通常漫长而乏味,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也离不开粘合剂的使用。 遮蔽胶带是工业领域最常见的遮蔽工具,但它远非理想之选。 实际上,胶带不仅需要手动粘贴,而且是一次性消耗品,无法重复使用。尽管如此,许多人似乎并未意识到还有其他选择。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替代它呢? 什么是遮蔽? 如果您会点开这篇文章,想必对“遮蔽”并不陌生。不过,为了确保我们对接下来的内容有共同的理解,我们还是快速回顾一下它的核心目标。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零件进行处理时(例如喷漆、喷砂或化学处理),往往需要保护某些特定区域不受影响。这一步骤确保了只有预定区域会接触到处理工艺。 实现这种局部保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遮蔽胶带,将其粘贴在需要保护的表面上。 胶带的优势在于其粘性,能够紧贴于零件表面。这一点,再加上其低廉的价格,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确实可靠又实用,足以胜任任务。 为什么要更换遮蔽胶带? 但是,如果遮蔽胶带能满足基本需求,我们为什么还要寻找替代品呢? 的确,胶带能够保护需要遮蔽的区域,从而满足了基本要求(尽管效果并非总是完美,这一点我们稍后会详细探讨)。 正因如此,全球大多数公司在进行表面处理时,都会采用胶带进行防护。 然而,用作遮蔽的胶带存在诸多弊端,促使许多用户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 不难看出,这些问题对企业而言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尤其是在处理过程中损坏零件的情况。 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企业积极寻找成本更低、实施更便捷的遮蔽胶带替代方案。 解决方案:复制胶泥 (Plastiform) 针对合作伙伴普遍遇到的这一难题,我们决定将复制胶泥 (Plastiform) 产品投入遮蔽应用测试。 与胶带不同,复制胶泥可以根据零件的形状定制成型。这一特性在创建可同时容纳多个零件的定制化模具方面,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如此一来,您只需一次操作即可为多个零件做好遮蔽,从而大幅提升生产力。 虽然制作模具的初始操作可能比贴胶带耗时略长,但由于模具可重复使用,从长远来看,您将节省下可观的操作时间! 而这还不是复制胶泥在零件保护应用中的唯一优势。 大多数表面处理工艺都不会损坏复制胶泥模具,使其成为一种极其可靠、可重复使用的保护工具。 总而言之,复制胶泥能为您带来以下核心优势: 综上所述,由复制胶泥制成的模具是替代遮蔽胶带的绝佳方案。它不仅克服了胶带的诸多弊端,其微米级的精度更确保了远超传统胶带的保护效果。 如何用复制胶泥替代胶带? 我们已经知道,复制胶泥是遮蔽胶带的一种理想替代品,但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从概念上讲,这非常简单——您只需在零件上制作一个保护模具或进行局部保护即可。 不同类型的模具 使用复制胶泥,您可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保护模具。每种模具都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因此,关键在于确定哪种方案最能满足您的需求。 话虽如此,有些模具比其他模具更常用。 在工业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相似的遮蔽难题,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用模具的示例。它们涵盖了我们遇到的90%以上的零件遮蔽问题: 这是一种块状模具,可以同时容纳大量小零件。 其原理是将零件无需处理的部分嵌入模具中,仅暴露待处理的表面。 这种模具的设计则更为精巧! 它通常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当您只想保护其中特定一部分时,它便能派上用场。 该模具由两部分组成,使用时需将其围绕零件合拢并固定。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模具,而更像是堵头或局部保护体。 这类保护通常是针对特定情况制作的,不一定都能重复使用。但其优势在于,相比胶带,它们的施用更方便,最重要的是,精度要高得多。 如何制作保护模具 制作模具或许是整个流程中最需要巧思的一步。 但与耗费数小时的繁琐胶带粘贴工作相比,这几分钟的巧妙构思又算得了什么呢?… <a href="https://www.plastiform.info/zh/blog/gongchengxue/zhe-bi-jiao-dai-bing-fei-wan-neng-ru-he-zhao-dao-wan-mei-de-ti-dai-fang-an/" class="read-more">Read More</a>

阅读文章
Button Decoration iconButton Decoratio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