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E螺纹——完整指南

ornemental strips ornemental strips

Acme螺纹在各类日常机械中极为普遍,您会在各种机器上看到它的身影。

然而,工程蓝图上那个独特的29°牙侧角为何如此统一?要找到确切的答案并非易事。

简单来说,这种几何形状并非偶然,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折衷方案,它在结构强度制造简易性长期耐用性之间取得了绝佳的平衡。

这种设计的性能一直优于许多其他的动力传动螺纹。

具体来说,29°的角度造就了宽阔平坦的螺纹牙侧。其精妙之处在于,这种设计能够均匀分布载荷,从而显著减少磨损,尤其是在重载工况下。

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线性传动应用的理想之选。

它能确保连接件承受极端应力而不会过早失效。在设计或排查螺纹系统故障时,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将大有裨益。

1分钟了解Acme螺纹

Acme螺纹看起来平平无奇,它由两个倾斜29°的牙侧以及平坦的牙顶和牙底构成。

这是一张示意图:

其设计的每个细节都目标明确:

  • 宽大的基座:与尖锐的V形螺纹相比,能将载荷分布在更广的钢(或青铜)材料上;
  • 平坦的牙底:能有效吸收冲击力,避免了矩形螺纹的直角尖角容易开裂的风险;
  • 29°的牙侧:可使用标准刀具轻松加工,无需定制成形刀具。

这些特点的结合,使其轮廓强度比被其取代的矩形螺纹高出约25%,同时加工或滚压成形的速度也快得多。

问世一个世纪后,《机械手册》依然将其誉为动力传动螺纹的最佳通用选择

这一赞誉充分说明,其设计的简洁与高效使其至今仍是行业首选。它既高度可靠,又广为人知

三种主要变体

所有Acme螺纹都共享相同的29°牙侧角。

但其巧妙之处在于:它并非“一刀切”的设计。实际上,Acme螺纹有多种变体,每一种都为特定任务而生。

通用型(GP)是日常应用的主力型号。它有几种“配合等级”(如2G、3G或4G),这意味着其制造标准旨在确保一致的性能与便捷的互换性。

短齿Acme螺纹的螺纹高度较矮,对于壁薄或轮毂较短、无法容纳全齿深螺纹的零件来说,是绝佳的选择。

最后,定心Acme螺纹在大径处设计有更紧密的配合,以防止长螺杆在受压时出现晃动或发生“擦伤”(一种磨损形式)。

这一切意味着:无论您是在设计显微镜的对焦机构强力台钳的钳口,还是小型机器人的升降臂这类精密装置,这三种主要类型几乎都能涵盖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所有情况(95%甚至更多)。

这些变体为工程师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让他们能够根据可用空间、预期载荷等因素,为具体项目选择最合适的螺纹类型。

关键在于为具体工况选择最合适的螺纹!

矩形螺纹,我们为何弃用它?

矩形螺纹曾因其极低的滑动摩擦而在动力传动领域独占鳌头,但其缺点也同样显著。

其加工速度慢,对刀具磨损严重,而且脆弱的直角尖角极易损坏。

简而言之:它维护困难,且需要更严格的工艺控制。

Acme螺纹设计于19世纪90年代末问世时,它以相似的效率和更短的生产周期,迅速崭露头角。

现代滚压生产线能在数分钟内成形一米长的Acme螺纹。对于传统的矩形螺纹轮廓而言,这种速度堪称天方夜谭,因为其锐利的90°尖角使得材料在成形过程中极易开裂。

这一转变成为了制造效率的一次重大飞跃,使Acme螺纹在需要兼顾耐用性与生产速度的应用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首选。

“高效”究竟有多高效?

螺纹的效率因设计和工况而异,但相关研究已给出了明确的基准。

ASME的一项研究表明,润滑良好的Acme螺纹可达到40-50%的机械效率。矩形螺纹的效率或许会高出几个百分点,但这却是以牺牲耐用性为代价的。

对于大多数设计团队而言,更高的安全裕度和更简便的制造工艺,其价值远超于追求那微不足道的效率提升。

可以说,这种权衡恰恰凸显了Acme螺纹为何能成为一项实用标准的原因——它优先考虑的是整体性能,而非某个特定指标的微小改进。

切削与滚压

根据生产规模,螺纹有不同的制造方法。

在切削和滚压之间如何选择,标准非常明确。

对于单个原型,通常采用切削工艺。但若要进行成百上千件的批量生产,滚压的效率则要高得多。

滚压工艺的优势十分显著。

这种冷加工工艺能够硬化螺纹表面,使其疲劳寿命延长一倍

此外,由于滚压成形不产生切屑,因此完全没有毛刺污染表面的风险。

螺纹牙侧也会变得光滑光亮无需任何额外处理即可获得更低的表面粗糙度(Ra)

这一切都意味着,滚压成形的Acme螺纹通常可以承受数百万次循环,才会开始出现影响性能的明显磨损或间隙。

因此,滚压工艺带来的好处远不止是提高强度。

它还显著改善了螺纹的表面质量,使其成为要求性能高度一致的大批量制造的理想工艺。

Acme螺纹变体与标准

您可能会好奇,如此多样的Acme螺纹是如何保持一致性的。答案就在于特定的行业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标准包括:

  • ANSI/ASME B1.5:该标准涵盖了通用型(GP)Acme螺纹的尺寸。
  • ANSI/ASME B1.8:该标准规定了短齿Acme螺纹的规格。

说到通用性,我可是认真的。

得益于其坚固的轮廓和灵活的制造工艺,ACME螺纹拥有广泛的尺寸和规格。

螺距(P)

螺距是相邻螺纹牙型上对应点之间的轴向距离,即每英寸螺纹数(TPI)的倒数。

标准范围:从每英寸32牙(TPI)到2 TPI(作为参考,这对应于0.5毫米到12.7毫米的范围)。

大螺距(如2 TPI)意味着螺杆每转动一圈,螺纹移动的距离更长。它能承受更重的载荷,但需要更大的扭矩来转动。
-> 常见于重型机械。

小螺距(如32 TPI)能以极高的精度实现微小移动。它更容易转动(在相同载荷下扭矩需求更小),但整体线性行程较慢。
-> 常见于精密调节系统。

大径(D)

大径是螺纹的最大直径,在牙顶处测量。对于外螺纹,这就是其公称直径。

标准范围(市售):从1/16英寸到7英寸(作为参考,这对应于1.6毫米到178毫米的范围)。

它直接影响螺纹的承载能力以及螺杆螺母系统的整体物理尺寸。通常,直径越大,承载能力也越强。

螺纹头数(多头)

这指的是螺杆上独立螺旋线的数量。

  • 单头螺纹只有一条连续的螺旋线。
  • 多头螺纹则有两条、三条甚至四条(双线、三线或四线)交错的螺旋线。

区分螺距(P)(相邻螺纹间的距离)和导程(L)(螺纹旋转一整圈后前进的实际距离)至关重要。

它们的关系很简单:导程等于螺距乘以头数,即 L = P x N

使用多头螺纹的主要好处是实现每转更快的线性移动

即使单个螺纹的尺寸(螺距)不变,增加头数也能增大螺杆每次转动前进的距离。关键是,这种速度的提升并不会削弱单个螺纹或减少其啮合,使多头设计成为需要高速线性运动的应用的理想选择。

Acme与ISO梯形螺纹

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螺纹标准。

然而,将它们混用会引发严重的兼容性问题。

北美偏爱Acme螺纹,而欧洲则倾向于使用30°的ISO梯形螺纹(DIN 103)

两者的性能相似。

但是!

Acme和ISO梯形螺纹完全不兼容,无法正确啮合

主要区别

关键区别在于它们的牙侧角:

  • Acme螺纹为29度。
  • ISO梯形螺纹为30度。

如果试图将Acme外螺纹与ISO梯形内螺纹配合(反之亦然),这1°的角度差异将导致严重后果。

这种角度差异导致螺纹牙侧几乎无法形成正常的承载接触

相反,接触点会集中在极小的不规则区域,或者主要集中在牙顶和牙底。

应力集中和不充分的啮合将导致螺纹表面极速磨损

这常常导致擦伤(galling)——一种严重的粘着磨损,即一个表面的材料被撕扯并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最终导致部件卡死或冷焊。

这种错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组件的过早失效,使其变得不可靠且具有潜在危险。

材料与涂层

Acme螺纹组件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深受导螺杆、配合螺母的材料以及所用涂层或表面处理工艺的影响。

这些选择高度依赖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操作环境。

常用材料

碳钢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为通用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强度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对基本承载能力和成本有主要考量的非极端环境。

合金钢,如4140或8620,在经过热处理后,可提供显著增强的强度、韧性和抗疲劳性,是涉及高静载或动载、冲击或需要优越耐磨性的严苛应用的理想之选。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卫生性能,是暴露于潮湿、化学品或盐水环境的理想选择,也适用于食品加工、制药和医疗等对防锈、清洁和防污染有严格要求的行业。

青铜或黄铜通常用于制造与钢制螺杆配对的螺母,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和出色的耐磨性。

表面涂层与处理

这些工艺应用于螺纹表面,主要通过减少摩擦和提高耐磨性来增强特定性能。

渗氮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将氮扩散到钢的表层,形成一个极其坚硬的外壳。该工艺能显著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

磷酸盐涂层是一种化学转化膜,可在表面形成多孔的结晶层。它们提供优异的耐腐蚀性,并能作为后续润滑剂的良好基底。

PTFE(聚四氟乙烯)薄膜是在螺纹表面涂覆一层薄的低摩擦塑料。这用于减少摩擦,提供干式润滑并增强耐磨性,在传统润滑剂不适用的场合非常有用。

发黑处理是一种产生黑色表面的涂层。它主要提供轻微的耐腐蚀性,有时用于美观,但它也可以吸附油以改善润滑。

Acme螺纹的质量控制与维护

要确保螺纹经久耐用且正常工作,从生产到日常使用都必须密切关注。

如果忽略这些步骤,您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和不必要的成本。

五项设计要点

好的设计对于ACME螺纹发挥最佳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有五个关键点常常被忽略,但它们对于预防常见问题至关重要:

螺母长度:螺母与螺杆的啮合长度应至少为螺杆直径的两倍。这能确保有足够的接触面来均匀分布载荷,防止螺纹过快磨损。

润滑槽:如果一个螺纹的往复行程超过其自身直径的20倍,就需要设置专门的润滑槽。这些槽有助于将润滑剂均匀分布到整个螺纹上,保持冷却和顺畅运行。

失稳校核(柱屈曲):对于受压的长细螺杆,您绝对必须校核它是否会像面条一样弯曲。这就是所谓的柱屈曲,一条基本的工程学原理:如果螺杆相对于其承受的力而言过长过细,它会弯曲。

热膨胀:长螺杆的尺寸会随温度变化而伸缩。好的设计需要为这种“呼吸”效应预留空间,以防螺杆在升温或降温时卡住或受压。

应力限制:在最大载荷下,螺纹上的拉伸或压缩应力应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30%。这能确保螺纹在压力下保持坚固,不会发生永久变形。

简单的维护技巧

保持Acme螺纹的良好状态非常简单,但这对其使用寿命有巨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保持润滑。定期上油对于减少摩擦和磨损至关重要。

其次,始终保持螺纹清洁,远离金属屑和污垢。这些微小颗粒会像砂纸一样迅速磨损螺纹。

您还必须定期检查螺纹几何形状和尺寸随时间的变化。在严苛环境中,尺寸控制和粗糙度控制至关重要。

结论

让我们总结一下。

至此,您应该清楚了解为何ACME螺纹至今仍是机械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各类应用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它们是机械动力传输和线性运动系统的理想选择。这些螺纹灵活、可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其29°的牙侧角、平坦的牙顶和牙底实现了巧妙的平衡,使其在分散载荷、抵抗冲击和易于加工方面表现卓越。

这不是一个随意的设计选择,而是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使其强度比之前的矩形螺纹高出约25%

我们介绍了它的不同类型:

  • 通用型(GP),用于日常工作;
  • 短齿型,用于薄壁零件;
  • 定心型,用于稳定长螺杆。

这几乎涵盖了您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

润滑后,其效率约为40-50%。研究表明,与强度和制造便利性的巨大提升相比,效率上的微小差异是值得的。

材料选择和涂层使其更加高效和多功能,总能满足您的需求。

尽管机器不断革新、日益智能,但Acme螺纹背后的核心理念依然稳固,证明了巧妙而简单的解决方案往往比新发明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常见问题

为什么ACME螺纹在制造方面优于矩形螺纹?

Acme螺纹在生产中脱颖而出,因为其29°的牙侧角更易于使用标准刀具切削。
相比之下,矩形螺纹锋利的90°角不仅切削缓慢,而且会迅速磨损刀具。采用ACME规格,您可以在几分钟内制造出数米长的螺纹,滚压工艺甚至还能硬化其表面。而对于矩形螺纹,材料很容易因其尖角而在成形过程中开裂,因此无法实现这样的生产效率。

ACME与API螺纹相比如何?

简单来说,ACME螺纹采用梯形轮廓,坚固耐用,是机械动力传输和线性运动系统的理想选择。相比之下,API螺纹则专为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设计,旨在高压下提供防泄漏的密封连接。

对于空间受限的设计,哪种ACME变体最好?

对于狭窄空间,短齿Acme螺纹是最佳选择。
其较短的螺纹高度意味着它不会削弱薄壁部件或短轮毂的强度。它保留了29°角的核心强度,但深度较小,因此您可以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获得可靠性。

与切削相比,滚压如何提高Acme螺纹的耐用性?

滚压通过压实金属来硬化材料,这能收紧其微观结构,从而使螺纹的疲劳寿命延长一倍。
它还能使螺纹牙侧非常光滑,没有任何金属屑或粗糙边缘,这意味着长期磨损更少。虽然切削螺纹适合原型制作,但在需要承受多次循环的应用中,其寿命无法与滚压螺纹相媲美。滚压螺纹通常可以使用数百万次才会出现问题。

Acme螺纹可以与ISO梯形螺纹互换使用吗?

不,绝对不能。
尽管它们看起来相似,但无法配合。关键在于它们牙侧角存在微小的1°差异(ACME为29°,ISO为30°)。这种错配意味着螺纹无法正确接触,很快就会导致其卡死和失效。为避免在国际项目中出现代价高昂的问题,请始终遵循正确的地区标准——北美使用Acme,欧洲使用ISO。

相关文章

API 螺纹标准:2025年权威指南

您是否曾想过,美国石油学会(API)的规范为何会应运而生?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根巨型钢管深潜入海床,在地下蜿蜒数公里,最终将高压油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地表。 在这段不可思议的旅程中,成千上万个螺纹接头将所有部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现在,设想其中一个螺纹的牙侧出现了一道微小的裂缝。届时,需要做的绝非更换一个零件那么简单。 您很可能会在第二天的头条新闻中读到这起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事故,以及它所带来的灾难性环境后果。 正是这种巨大的风险,促使 API 标准以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螺纹技术。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 一分钟了解 API 螺纹 自 1919 年成立以来,美国石油学会(API)一直是石油和天然气制造业的权威机构,负责制定、完善并维护一套旨在确保全球安全和效率的核心准则。 其核心便是API 5B 规范,其中详细规定了套管和油管的精密螺纹尺寸。 该规范与 API 5CT(用于井套管)和 5L(用于管线管)等管体标准无缝集成。 从本质上讲,5B 规范将原始的地质混沌转化为整个行业日常信赖和使用的标准化、优化的几何形状。 简而言之,这些规则就像一本通用说明书,保障着每个人的石油钻探作业安全可靠。 为何“普通”螺纹无法胜任井下工况 统一螺纹或 ISO 螺纹在实验室受控条件下的工作台上可能表现良好,但在深邃的油气井下呢? 情况就…… 井下的载荷工况要严苛、多变得多。其轴向拉伸载荷常常接近甚至挑战管道的屈服强度极限,带来变形或失效的风险。随着钻头旋转,拉压载荷的快速交替循环还会引入疲劳和动态应力。 内部压力可飙升至 1000 巴,而硫化氢 (H2S)、二氧化碳等腐蚀性气体的存在,更是雪上加霜,会加速材料的降解。 由于地热效应,井内温度可攀升至近 200°C,而外部环境,如海底近乎冰点的海水,会产生剧烈的热梯度,从而引起材料的收缩或膨胀。 一旦螺纹接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失效,后果将不堪设想。 修复工作需要动用专门的打捞工具来回收脱落的部件,启动防喷器进行井控,并将造成长时间的停产,其经济损失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 正因如此,行业长期以来一直迫切需要能够承受超高拉伸载荷而不会屈服的专用螺纹。 这些螺纹不仅高度专业化,还必须遵循一套极其严格的检验流程,并接受定期的系列检查。 三大核心 API 螺纹系列 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让我们来深入探究最常用的 API 螺纹类型,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划分为不同系列的。… <a href="https://www.plastiform.info/zh/blog/gongchengxue/api-luo-wen-biao-zhun-2025-nian-quan-wei-zhi-nan/" class="read-more">Read More</a>

阅读文章
Button Decoration iconButton Decoration icon
金属铸件的收缩效应

金属铸造的收缩难题:成因、影响与预防之道

在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与铸造金属打交道时,金属铸造收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它就像一个潜藏的“破坏者”,能将一件设计精良的部件变得…不尽人意。 是的,就是那种感觉。  当您发现最终成品的尺寸与精心设计的蓝图稍有出入时,那种挫败感不言而喻! 收缩并非简单的体积缩小,而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 理解其每一个阶段,是彻底掌握这一现象的关键。坦白说,一旦您洞悉了收缩的本质,许多其他的铸造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金属收缩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想象一下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的场景:滚烫的金属液体在模具中流动,然后逐渐冷却、变化。 重点不在于它会变小,而在于它是如何以及在何时变小的。 作为工程师,这正是问题的趣味所在。 金属收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您可以将其想象成一场铁人三项赛——每个赛段都充满独特的挑战。 因冷却导致的液相体积减小 首先,是液相收缩。 此时,熔融金属仍处于完全液态,但已开始散热。在它开始凝固之前,冷却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在此阶段,通常会产生约 1-2% 的体积损失。 这听起来或许不算什么,但若处理不当,便可能导致一些棘手的缺陷。 我们指的是浇不足(金属未能完全充满模腔)或冷隔(两股冷却中的金属液流相遇但未能正常熔合时形成的讨厌的接缝)。 当然,也别忘了表面收缩。 此时,合理的冒口设计便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它如同一个补给仓,在铸件开始初始体积收缩时为其补缩。 凝固过程中的收缩(糊状区收缩) 接下来是关键环节,有人称之为“糊状区收缩”,或者更正式地称为凝固收缩。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所在。 这是金属从液态向固态转变至关重要的阶段。 此时它既非液态,也非固态,而是一种由树枝状固体(想象一下微小的树状晶体)与夹杂其间的残余液体组成的“糊状”混合物。 这是收缩最显著的阶段,也是内部缩孔和宏观缩松等问题出现的高发期。 这些缺陷最容易出现在最后凝固的区域,通常是热节或未能获得足够金属液补充的地方。 某些合金,特别是凝固范围较宽的合金(如特定的铜基和铝基合金),在这一阶段尤其容易出现问题。 最后的冷却步骤(固相收缩或模具工收缩) 最后,我们进入固相收缩阶段,通常也被称为“模具工收缩”。 此时金属已完全凝固,但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它会继续收缩。 这种收缩直接影响铸件相对于模具的最终尺寸,其收缩率因具体合金而异。 它既是关键因素,又充满了变数。 对工程师的设计意味着什么? 那么,为何要如此关注这些收缩阶段呢? 对于机械工程师而言,收缩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模具工收缩,无疑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即使您有最详尽的计划和最先进的软件,风险依然存在。您可能认为您的模具、模型或型芯盒已充分考虑了收缩余量,但最终尺寸真的能落在我们要求的严格公差范围内吗?答案往往是一个响亮的“也许”。 这正是生产“首件”或样品铸件如此重要的原因。 这是我们的一次实战检验。 在投入全面生产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实际尺寸究竟如何。 几乎可以肯定,要达到理想的最终尺寸,总需要对模型进行一些调整。这不过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当您处理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合金时,设计的几何形状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很多方面,优秀的铸造设计就是找到能够巧妙配合收缩而非与之对抗的理想几何形状。 有时,出于功能性要求,理想的几何形状无法实现。这时,铸造工程师就必须拿出他们的“热场调控技巧”——那些能够操控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巧妙技术。这些技巧能够力挽狂澜,但也会增加成本。… <a href="https://www.plastiform.info/zh/blog/gongchengxue/jin-shu-zhu-zao-de-shou-suo-nan-ti-cheng-yin-ying-xiang-yu-yu-fang-zhi-dao/" class="read-more">Read More</a>

阅读文章
Button Decoration iconButton Decoration icon
多卷遮蔽胶带

遮蔽胶带并非万能:如何找到完美的替代方案?

提到表面处理中的遮蔽工序,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成卷的遮蔽胶带。其目的是保护零件的特定区域免受处理过程的影响。然而,这项操作通常漫长而乏味,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也离不开粘合剂的使用。 遮蔽胶带是工业领域最常见的遮蔽工具,但它远非理想之选。 实际上,胶带不仅需要手动粘贴,而且是一次性消耗品,无法重复使用。尽管如此,许多人似乎并未意识到还有其他选择。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替代它呢? 什么是遮蔽? 如果您会点开这篇文章,想必对“遮蔽”并不陌生。不过,为了确保我们对接下来的内容有共同的理解,我们还是快速回顾一下它的核心目标。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零件进行处理时(例如喷漆、喷砂或化学处理),往往需要保护某些特定区域不受影响。这一步骤确保了只有预定区域会接触到处理工艺。 实现这种局部保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遮蔽胶带,将其粘贴在需要保护的表面上。 胶带的优势在于其粘性,能够紧贴于零件表面。这一点,再加上其低廉的价格,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确实可靠又实用,足以胜任任务。 为什么要更换遮蔽胶带? 但是,如果遮蔽胶带能满足基本需求,我们为什么还要寻找替代品呢? 的确,胶带能够保护需要遮蔽的区域,从而满足了基本要求(尽管效果并非总是完美,这一点我们稍后会详细探讨)。 正因如此,全球大多数公司在进行表面处理时,都会采用胶带进行防护。 然而,用作遮蔽的胶带存在诸多弊端,促使许多用户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 不难看出,这些问题对企业而言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尤其是在处理过程中损坏零件的情况。 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企业积极寻找成本更低、实施更便捷的遮蔽胶带替代方案。 解决方案:复制胶泥 (Plastiform) 针对合作伙伴普遍遇到的这一难题,我们决定将复制胶泥 (Plastiform) 产品投入遮蔽应用测试。 与胶带不同,复制胶泥可以根据零件的形状定制成型。这一特性在创建可同时容纳多个零件的定制化模具方面,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如此一来,您只需一次操作即可为多个零件做好遮蔽,从而大幅提升生产力。 虽然制作模具的初始操作可能比贴胶带耗时略长,但由于模具可重复使用,从长远来看,您将节省下可观的操作时间! 而这还不是复制胶泥在零件保护应用中的唯一优势。 大多数表面处理工艺都不会损坏复制胶泥模具,使其成为一种极其可靠、可重复使用的保护工具。 总而言之,复制胶泥能为您带来以下核心优势: 综上所述,由复制胶泥制成的模具是替代遮蔽胶带的绝佳方案。它不仅克服了胶带的诸多弊端,其微米级的精度更确保了远超传统胶带的保护效果。 如何用复制胶泥替代胶带? 我们已经知道,复制胶泥是遮蔽胶带的一种理想替代品,但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从概念上讲,这非常简单——您只需在零件上制作一个保护模具或进行局部保护即可。 不同类型的模具 使用复制胶泥,您可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保护模具。每种模具都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因此,关键在于确定哪种方案最能满足您的需求。 话虽如此,有些模具比其他模具更常用。 在工业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相似的遮蔽难题,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用模具的示例。它们涵盖了我们遇到的90%以上的零件遮蔽问题: 这是一种块状模具,可以同时容纳大量小零件。 其原理是将零件无需处理的部分嵌入模具中,仅暴露待处理的表面。 这种模具的设计则更为精巧! 它通常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当您只想保护其中特定一部分时,它便能派上用场。 该模具由两部分组成,使用时需将其围绕零件合拢并固定。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模具,而更像是堵头或局部保护体。 这类保护通常是针对特定情况制作的,不一定都能重复使用。但其优势在于,相比胶带,它们的施用更方便,最重要的是,精度要高得多。 如何制作保护模具 制作模具或许是整个流程中最需要巧思的一步。 但与耗费数小时的繁琐胶带粘贴工作相比,这几分钟的巧妙构思又算得了什么呢?… <a href="https://www.plastiform.info/zh/blog/gongchengxue/zhe-bi-jiao-dai-bing-fei-wan-neng-ru-he-zhao-dao-wan-mei-de-ti-dai-fang-an/" class="read-more">Read More</a>

阅读文章
Button Decoration iconButton Decoration icon